• 账号登陆
  • 手机快捷注册
登陆

什么是原创家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吉林省佛教协会赴白城市开展坚持中国化方向工作调研
绍兴市佛教协会乔迁新址 洒净祈愿法会圆满
省委统战部一行莅临临洮宝塔寺调研
揭阳市委统战部宗教一科科长李莹莅临双峰寺调研

《了凡四训》主要讲了什么?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到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的道理。读了《了凡四训》,可以使人心目豁然,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所以说《了凡四训》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佳作。

佛教大殿供奉的五方佛是什么?

五方佛 又称五智如来 ,或五禅那(Dhyani,译作禅那,静虑之意。静即定,虑即慧也)佛、五在定佛,代表五智、五德、五戒。能够成就五种智能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中央为大日如来(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佛。法身装束,肤白色,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最左为东方不动如来(Aksobhya),又称金刚不动佛,阿閦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藏传佛教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肤青蓝,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大日如来左边即为南方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又称宝生佛,肤金黄,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大日如来右边即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最右即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又称不空成就如来,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大日如来、不动如来、阿弥陀如来、宝生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是转化和净化我们贪恋、我慢、嫉妒等烦恼属心等五烦恼所转成我们佛性五智。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之方便,化现为五佛,并转识所生其余四智: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此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万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他们同样都穿戴完整的八珍宝十三种庄严,安坐在莲花月垫之上。

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治病应如何回向?

一.什么是回向?回向就是把自己念佛诵经,行善等所修的功德,不愿意自己独享,而是与法界众生同享的行为,这样功德就向着这个方向起作用。做了功德,回向给父母家人,希望带给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让往生者得生佛国,这就是“回向”的意义。《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云:“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这里讲的是要回向才能有这个果报,才能成佛。二.如何进行回向?回向的时候心里要观想把所做的功德分享给法界众生,然后可以念诵回向文、回向偈(常用的回向文,回向偈很多,如需要可在后台对话框回复【回向】获取)。最简单的一句就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三.念完地藏经如何回向?自己或者为治病而念诵的,回向时可以这么念:“我将所修的全部功德回向给以XXX为主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能获得安康,未来究竟成佛。”然后发愿:希望xxx(病人的名字)早日康复,不再受疾病之苦”。自己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回向这里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只要诚心,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佛菩萨都会感应的。四、其他回向文:(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注: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回向后再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念诵以下三皈依文:愿弟子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智慧问答

五方佛 又称五智如来 ,或五禅那(Dhyani,译作禅那,静虑之意。静即定,虑即慧也)佛、五在定佛,代表五智、五德、五戒。能够成就五种智能和提供冥想的五位佛。中央为大日如来(Vairocana),又作毗卢遮那佛。法身装束,肤白色,双手胸前作讲经印。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最左为东方不动如来(Aksobhya),又称金刚不动佛,阿閦佛,是东方妙喜世界的教主,为藏传佛教金刚界五智如来中的东方如来。肤青蓝,右手结镇地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大日如来左边即为南方宝生如来(Ratnasambhava),又称宝生佛,肤金黄,右手结施愿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大日如来右边即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又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无量光如来等,肤红色,双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最右即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又称不空成就如来,肤绿色,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结根本定印,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大日如来、不动如来、阿弥陀如来、宝生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是转化和净化我们贪恋、我慢、嫉妒等烦恼属心等五烦恼所转成我们佛性五智。根据唐不空所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之方便,化现为五佛,并转识所生其余四智:中央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金刚不动如来),代表大圆镜智;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宝相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微妙声佛),代表成所作智。此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其中东、南、西、北四万的佛又称作“四方四佛”。他们同样都穿戴完整的八珍宝十三种庄严,安坐在莲花月垫之上。

一.什么是回向?回向就是把自己念佛诵经,行善等所修的功德,不愿意自己独享,而是与法界众生同享的行为,这样功德就向着这个方向起作用。做了功德,回向给父母家人,希望带给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让往生者得生佛国,这就是“回向”的意义。《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云:“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这里讲的是要回向才能有这个果报,才能成佛。二.如何进行回向?回向的时候心里要观想把所做的功德分享给法界众生,然后可以念诵回向文、回向偈(常用的回向文,回向偈很多,如需要可在后台对话框回复【回向】获取)。最简单的一句就是: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三.念完地藏经如何回向?自己或者为治病而念诵的,回向时可以这么念:“我将所修的全部功德回向给以XXX为主的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能获得安康,未来究竟成佛。”然后发愿:希望xxx(病人的名字)早日康复,不再受疾病之苦”。自己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回向这里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只要诚心,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佛菩萨都会感应的。四、其他回向文:(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注:此回向文是专门指定回向给自己或亲友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不用于做其它的回向。回向后再为冤亲债主、历代宗亲念诵以下三皈依文:愿弟子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南无阿弥陀佛。(念三遍)。  

头陀第一,这个“头陀”也是梵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叫“抖擞”,也就是打起精神来,勇猛精进。  即修治身心、除净烦恼尘垢之十二种梵行。头陀,修治等意。又作十二誓行、十二杜多功德、头陀十二法行。 头陀行,有十二种。这个十二种头陀行,就是住持佛法的一个表现。若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世间;若没有人行头陀行了,佛法就该灭亡了。⑴常行乞食︰又单称乞食。谓离诸贪求,不受他请,常行乞食,得食无好恶之念,不得亦不生嫌恨之心。⑵次第乞食︰谓不择家之贫富,次第行步乞食。⑶受一食法︰又称一坐食或一受食。谓日仅受一食。盖数食有妨一心修道。⑷节量食︰又称一揣食、不过食。谓于一食中节其量。盖恣意饮啖,腹满气胀妨损道业。⑸中后不得饮浆︰又名过中(午)不饮浆、食后不受非时饮食。谓午食后不饮浆。盖饮之心生乐着,不能一心修习善法。⑹着弊纳衣︰又称著粪扫衣或持粪衣。谓拾得陈旧废弃之物,浣濯而作衲衣,以御寒露。盖贪新好之衣,则多欲求而损道行。⑺但三衣︰谓但持安陀会、郁多罗僧、僧伽梨之三衣,不多不少。⑻在阿兰若处︰又称无事处坐、空寂处住。谓远离聚落住空闲寂静处,即离愦闹、欲尘以求道。⑼冢间住︰又名尸林住或死人间住。谓住冢间见死尸臭烂狼藉,或火烧鸟啄作无常苦空观,以厌离三界。⑽树下止︰谓若于冢间不得道,则如佛之所行至树下思惟求道。⑾露地坐︰又名空地住、显路处居住或常居回露。谓坐露地令心明利,以入空定。⑿但坐不卧︰又称坐常不卧,或单称常坐。谓常坐不安卧。盖安卧则诸烦恼贼常伺其便。

一、开悟是指修行人通过佛教导的方法,见到了自性,就叫开悟。当然,请不要误会,不是用肉眼看到,自性本体没有形象,也无法用肉眼看到。具体开悟的方法很多,禅宗最为著名,“开悟”也是禅宗修行的目的。但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断除思维分别才能做到,就是停止思维,佛教专业术语叫没有“妄想”,这恰恰是我们凡夫的死穴。我们凡夫想停止思维万分之一秒的时间也办不可能,这是从非常细微的角度来说的。“开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用黄念祖大德的话来说,想要在这一世开悟,需要有“三世天子福,七代状元才”。意思是把三世当皇帝的福报和七代状元的才能加在一起,此人才有可能开悟,是“有可能”,还不是一定开悟。二、证果佛教把在修行过程中破除种种烦恼迷惑,到达了相应的境界之后,称为“证果”,好像你本科学习四年,并通过了考试,拿到了毕业证一样。佛教中的证果按照大乘小乘的不同,其证得的果位也不相同。1、小乘果位果位分为四个,可简称为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一个人断掉了三界中的见惑,那么就证得了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是佛教中最低的一个果位,属于圣人了。证得了初果之后,虽然还没有出离轮回,但是,永远不会堕落到三恶道,死了之后,升到天上,寿命终尽,再来人间,如此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断掉了三界中的思惑,即出离轮回,永无分段生死,证得小乘中的最高果位——阿罗汉。2、大乘果位果位分为四十二个。修行人不但断除了三界中的见惑和思惑,也断掉了三界内外的尘沙惑,并破除一品无明惑,证得了一分法身(法身也叫自性、佛性、真如、实相等等名称),则证得了大乘菩萨中最低的果位——初住,然后,继续破除无明,一直到破除第四十二品无明,则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佛。

微观佛像

《法师有请》

历代高僧传

慧光小和尚

微观佛像

《法师有请》

历代高僧传

慧光小和尚

每日一道健康菜
8粉丝
关注
妙莲花开
7粉丝
关注
慧光小和尚
7粉丝
关注
般若自在
7粉丝
关注
素食小馆
6粉丝
关注
中佛政策之窗
6粉丝
关注
佛教铃声大全
4粉丝
关注
布袋小和尚
3粉丝
关注
从“0”开始学佛
3粉丝
关注
长明灯楼
3粉丝
关注
一键关注
加载更多
加载更多

操作栏目

栏目封面图,请保持图片清晰完整。